7月23日,农业农村部紧急召开“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”,牧原股份、新希望、双汇发展等头部企业参加,议题聚焦产能调控长效机制,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。
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座谈会的召开,意味着养殖行业“反内卷”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,政策力度只增不减。
或受政策驱动,市场资金对养殖类ETF关注度骤升,畜牧养殖ETF(516670)连续6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1.1亿元。
“反内卷”政策持续推进
反内卷政策的核心是扭转行业无序扩张,通过行政调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事实上,在“反内卷”正式打响之前,相关行业部门已在倡导养殖行业减产能、控二育、降体重。
减产能:近期多家猪企参加了“生猪生产调度会”,会议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,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目标调减100万头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 4043万头,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.7%,根据新的产能调控目标,或降至3950万头,强制淘汰低效产能。
控操作:叫停二次育肥(如牧原股份已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出售商品猪)、压栏增重等扰乱市场行为。
降体重:引导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,避免过度压栏导致的供给过剩。根据涌益咨询,6月全国生猪出栏均重128.6公斤,比5月下降0.9公斤。
招商证券分析认为,生猪产业“反内卷”的核心目标在于调控母猪产能、提振猪价。同时,经历前期的快速扩张后,大部分上市猪企资产负债率仍超60%,处于历史较高水平,猪企也有动力配合调减产能,以量换价,缓解债务压力。
总体来看,改变过去两年“巨头卷规模、散户卷成本”的恶性循环,推动行业从“拼量”转向“提质”。
“反内卷”能否提振猪价?
业内分析认为,“反内卷”相关政策对行业的传导路径主要有两条——一是从行业端改善供需,二是从企业端重构竞争规则,从而使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猪企受益于盈利驱动的行业估值重塑。
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传导路径:
从生猪养殖行业现状来看,相比去年下半年,今年行业盈利整体收窄,自繁自养在盈亏线上方浮动,而外购仔猪基本处于亏损状态。
猪价后势如何走?对于生猪价格,华泰证券认为,短期而言,出栏体重的降低、二次育肥的管控有利于生猪库存的释放,短期库存释放或利好秋冬消费旺季猪价;中长期而言,能繁母猪产能的调减、整体出栏体重的降低有望利好明年乃至更长期的猪价。
投资层面,甬兴证券认为,“反内卷”背景下,可能会出台相关的产能调控政策,引导低效的生猪产能出清,促进生猪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,优质的上市猪企有望受益。低成本是上市猪企穿越猪周期的核心竞争力,重点看好成本管控相对优秀或降本路径清晰的优质猪企。
风险提示: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,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。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个股、评论、预测、图表、指标、理论、任何形式的表述等)均只作为参考,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。基金投资有风险,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,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,基金投资须谨慎。
畜牧养殖ETF(516670)紧密追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,标的指数覆盖生猪养殖产业链,根据Wind概念划分,与养猪相关概念成份股权重合计占比超60%,包括牧原股份、温氏股份、巨星农牧、新希望、圣农发展、大北农、神农集团等生猪养殖企业;疫苗、饲料等养猪上下游+禽类、水产等养殖概念占比近40%,覆盖海大集团、梅花生物、生物股份、普莱柯等。
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